在大家觉得一碗面不过开个路边摊时,驻扎街边10年的海碗居却进军商超,用四百多平的面积卖一碗面。
如今,海碗居在北京有11家直营店,总店在大众点评有8000多条评论,整体评分4星半,可见口碑相当不错,而且还靠一碗面日营收4万元。
一、为什么进商超
商超租金贵,客流有潮汐现象,对于一个杂酱面来说,开个街边店、社区店已经很不错了,干嘛非要付那么高的租金进商场?何况海碗居主打老北京风味,古色古香的格调又如何适应商超餐饮的年轻化、时尚态?
关跃不是没有纠结过,但他还是冒了个险。因为商超对于餐饮、对于海碗居而言,除了有风险也有机遇。
消费群体
越来越多的人休闲消费往商超聚拢,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是明显。消费形态和选择多元化,商超聚集了大量的消费者,尤其是年轻的消费主力军。他们不单是服装饰品的顾客,更是餐饮的消顾客,也是海碗居的顾客。
市场空间
商场最常见的是杭帮菜、西餐厅、港式茶餐厅,但是要说北京菜,还真难叫出一个响亮的品牌。很多北京菜馆倾向于选择街边开店,或者开在小四合院里,毕竟老北京的古风与商超的时尚反差不小。
既然北京菜的同行们不愿意选商超,说明这就是机会,海碗居在这个空白领域就能较为容易地打造独特性。
二、怎么在商超活下来
商超的高租金、对门店形象的严要求,可不是一般的商家能承受的。即便入驻了,还要面临营业时间受限、小商圈里同行竞争的巨大压力。
为了适应商超,海碗居一改10多年街边店的经营习惯。
升级形象
开在陋巷,味道一绝还可能有人慕名而去;开在商超,那首先要看脸。
为了给顾客创造记忆点,海碗居除了延续在门店放个1米5的大瓷碗,还做了个“博物馆”——展示不同时期的碗。创意新颖,既让顾客涨知识,还提供了分享素材。
关跃是地道的北京人,父辈祖辈都生活在四九城中,四九城文化是老北京文化,这点也被海碗居体现得淋漓尽致。门店主色调是古城墙的砖红色,包间以四九城取名。顾客进了包间,什么正阳门、崇文门、德胜门,好像游览一番。
明确定位
海碗居创立的初衷,就是要坚守“百年传承,独爱一碗炸酱面”的匠心精神。别家熬炸酱10几分钟,他们将近1个小时,六分肥肉四分瘦肉的才会用来做料。
无论是餐厅定位还是商超餐饮的趋势,都要求海碗居做得更少、做得更精。入驻商场后,关跃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砍菜单。甭管街边店时一道菜的销量多么可观,可它不是北京菜,就得减。砍的时候,关跃也很心痛,那都能带来一笔笔银子啊。
可是砍完了,营业额反倒上升了!而且,之前200多道菜的老店需近200名员工,砍掉一半后的商超店只要30来个人,原料和人工成本都大幅下降。
当然,这种高效益也受惠于产品标准化。唯有如此,才能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并保持口味的稳定,快速复制才有根基。
提升体验
消费者会越来越注重体验,关跃几年前就发现了。作为北京菜的品牌,时时处处要体现京味儿,除了产品、环境,服务也当如此。
海碗居在服务上延续“店小二”精神,顾客一来就能听到老北京式的喊堂:“爷来了啊,您呐!”,顾客离开时又能听到“爷请慢走啊,您呐~”。北京人听到这种喊法不免忆及往昔,外地人则觉得新鲜有趣。传递出的热忱和古味,既能吸引过客,也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。
(长按添加订阅)
易转,专业转店专家!
|